Quantcast
Channel: 閱讀數學 Archives - 聯合學苑|閱讀‧寫作‧跨域學習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4

雨天裡的數學/《補腦算算鍋》

$
0
0

重力與阻力 細細說分明


【文╱洪介興】

●考考你╱大水滴比較重 落下速度比較快?

你曾淋過雨嗎?或是仔細觀察過雨滴嗎?你是否有發現大雨落下的速度遠比毛毛雨落下的速度快上許多呢?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?

一個很直覺的想法是「因為大水滴比較重,所以落下的速度會比較快。」這樣想是很自然的,事實上,西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,同時也是科學家的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便是這樣主張,此後近兩千年的人們也都是這麼認為的。

直到西元1584年,荷蘭數學家西蒙.斯蒂文(Simon Stevin)在台夫特的教堂塔頂上,扔下兩個重量比率為10倍的鉛球,當它們落地時只發出單一聲響,也就是說2個鉛球同時落地,這個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。

幾十年後,伽利略(Galileo)在1638年出版的重要著作《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論述與數學演示》中提出一段精彩的論證:

假設現在有重量分別是8和4的大、小兩個石頭,若依照亞里斯多德的理論,大石頭的落下速度會比較快。

現在把兩個石頭綁在一起,從一方面看,大石頭落下的速度會被小石頭拖慢;但從另一方面看,綁起來所形成的整體石頭重量是12,那麼落下的速度應該要比原本的大石頭還快!由於這個理論會推導出兩個矛盾的結論,所以這個理論無法成立。

●告訴你╱自由落體 加速度相同 空氣阻力 讓速度變慢

伽利略在1632年的著作中提到了慣性定律,慣性定律是說,當不受作用力影響時,物體會保持靜止,或維持固定速度直線運動。

到了1687年,牛頓(Newton)在伽利略的理論基礎上,進一步說明作用力與運動狀態之間的關聯,至此,人類對於運動力學才算是有正確基本瞭解。接著我們用牛頓的理論說明在西蒙.斯蒂文的實驗中,兩顆鉛球會同時落地的原理。

兩顆鉛球剛放開的瞬間,球還是靜止的,但受到球本身的重力影響,產生往下的「加速度」,於是球開始下墜,而由於這個加速度持續作用,所以下墜的速度會越來越快,你可以隨意拿一個物體試著讓它自由落下,觀察它剛開始落下的瞬間速度很慢,接著落下的速度會越來越快。

根據牛頓的理論,加速度是由作用力和物體質量的比值決定的,而自由落體的作用力就是物體本身的質量所造成的重力,所以作用力和質量的比值是固定的,因此任何自由落體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,這就解釋了兩顆不同重量的鉛球之所以同時落地的原因。

但上述的結果顯然和我們的生活經驗不同,像塑膠袋、羽毛球、衛生紙等物品,落下的速度顯然比其他物體慢,難道是牛頓的理論有誤嗎?其實不然,那是因為自由落體不只受到重力,同時還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;1971年,阿波羅15號的太空人在月球上同時丟下鐵鎚和羽毛,兩者同時落地,這個有趣的實驗強而有力地支持了牛頓的理論。

阿波羅15號的太空人在月球上同時丟下鐵鎚和羽毛的珍貴畫面。圖/維基百科
阿波羅15號的太空人在月球上同時丟下鐵鎚和羽毛的珍貴畫面。圖/維基百科

●看結果╱重力=空氣阻力時 雨滴落下速度固定

重力的作用會使得自由落體落下的速度變快,而空氣阻力的作用則會使自由落體落下的速度變慢。對於質量較大的物體而言,因為重力較大,所以空氣阻力的影響甚小,但對於質量很小的物體而言,空氣阻力的影響就很大了。

以雨滴為例,雨水剛開始滴落時會加速,但隨著速度越大,空氣阻力也就越大(就像你跑很快時會有逆風的感覺,這其實就是空氣阻力,是空氣在阻擋你前進),當速度高到一個臨界值時,重力和空氣阻力正好一樣大,此後雨滴就會以固定的速度落下,不再增加速度。

忽略空氣阻力不計,若雨水從1000公尺的高空落下,落到地面時的速度會高達秒速140公尺,而從5000公尺高空落下的雨水則會高達秒速320公尺,已逼近音速了!但事實上,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,隨雨滴大小的不同,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各有不同,雨滴最小的毛毛雨(直徑約0.3公釐),速度只有每秒約50公分,但即便是雨滴最大的暴雨(直徑約5公釐),速度也只會達到每秒約8公尺。

你是否有在暴雨中淋雨的經驗呢?那雨水打在身上是會有微小的疼痛感的,若不是空氣阻力幫我們減緩了雨水的力道,被數十倍的力道連續而密集地擊中,大概沒多久就得送醫院了吧!

當物體放大時,表面積放大倍率是長度放大倍率的平方倍,體積放大倍率是長度放大倍率的立方倍
當物體放大時,表面積放大倍率是長度放大倍率的平方倍,體積放大倍率是長度放大倍率的立方倍

●別忽略╱小雨滴 阻力影響大 大雨滴 阻力影響小

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,「為什麼大雨落下的速度遠比毛毛雨落下的速度快呢?」這是因為小雨滴受阻力的影響程度較大,而大雨滴受阻力的影響程度較小之緣故。

但這又是為什麼呢?如果你心中有浮現起這個疑問,表示你非常具有科學探究的精神,以下便為讀者們進行說明:

首先要知道,物體受到的阻力和受力的有效表面積成正比。接著,為了便於討論,我們先假設雨滴是完美的球體,現在考慮直徑1公釐和5公釐兩種不同大小的雨滴,它們的體積大小比是125倍,所以重量比也是125倍,但它們的表面積比只有25倍;換言之,相較於小雨滴,大雨滴有125倍的重力,但阻力只有25倍。

由以上的分析可知,阻力對大雨滴的影響程度較小,而對小雨滴的影響程度較大,這才是大雨滴落下速度較快,而小雨滴落下速度較慢的原因;絕非像一開始所想的「越重的物體落下的速度越快」如此簡單。

●完美方式╱壓低身體跑步 只有頭部會淋雨

搞清楚雨滴落下速度與重力、阻力間的關連後,最後讓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:

雨天忘記帶傘時,怎樣可以讓上半身淋到比較少的雨,是快走、小跑步、還是快跑?

在往下看之前,你不妨先猜猜看最理想的移動方式為何,並想想看能支持你這個猜想的理由。

你是否有想到跑太快的一個潛在危機,就是胸腹會接到很多雨水;但走太慢又會因為在雨中停留太久,使得頭頂淋到太多雨水,所以可能要用一個合適的速度跑,小跑步或許是最好的答案。

接下來為了便於討論,我們假設雨水落下的速度是每秒2公尺(小雨),並將上半身簡化成一個高60公分、厚20公分的長方柱,現在要穿越4公尺長的無遮蔽區域,右方幾張圖分別呈現用每秒1公尺、2公尺、4公尺前進,會淋到的雨水量。

塗綠色部分是頂部會淋到的雨,每一張圖中的綠色部分都是底為20公分的平行四邊形,但高則因前進速度而異,前進越快,平行四邊形的高越小,表示淋到的雨越少,這和先前的討論相同。

再看到塗藍色部分,這表示前側(胸腹部)會淋到的雨,每一張圖中的藍色部分都是底60公分、高4公尺的平行四邊形,面積都是一樣的,所以先前我們以為跑越快前面會淋得多是錯誤的想法!我們會這麼以為,其實是因為頭頂淋得少了,所以會感覺前側相對淋得多。

綜合以上結論,不論以何種速度前進,前側淋到的雨都固定,而頂部則是前進越快淋到越少,所以在雨中前進還是越快越好!

不過這裡另外補充一個更厲害的方法,就是把身體壓低,採用忍者跑的方式前進!只要讓上半身壓低的斜度,正好等於雨水落下速度和你前進速度的比率,那麼你就只有頂部會淋到雨,礙於篇幅,這裡就不詳加說明,請讀者自行細思囉!

●作者為教育部適性教學計畫「數學建築活動」教案設計人,任教北市石牌國中

【2022-09-26/聯合報/R06.07版/好讀周報動腦力】

The post 雨天裡的數學/《補腦算算鍋》 appeared first on 聯合學苑|閱讀‧寫作‧跨域學習.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4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